教学教研
小学研训
历史人物
阅读次数:[]次
                           封建社会思想界的“圣人”──孔子及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既在急遽的变动当中,各封建诸侯的斗争和吞并成为盛行的潮流,在这样的基础上,各种学术思想便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技术专家、军事学家等等。这是中国学术空前发展的时代,从所谓“诸子(古时‘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蜂起,百家争鸣”(实际上只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这句话便可以看出当时学术兴盛的概况了。
   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他在封建社会被尊称为“圣人”,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极大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人,距离现在有二千四百年了。他本是鲁国穷下去的贵族,做了短时期的官,官运不佳,便带着些学生去周游列国,想找个官做,来实现他的主张。当时各国诸侯都忙着打仗,结果到处碰壁,十四年后回到家乡著书立说,教授学生。这时许多小地主和自由农民,都想学点本领好去做官,孔子门下便有了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身通六艺”,被后人称作七十二“贤人”。
    孔子在学术上的贡献很大。他作的《春秋》,按年纪事,是一部有名的历史著作,春秋时代的得名即由此而来。据说他又删订《诗》、《书》,编订《礼》、《易》、《乐》,这些书合起来称作“六经”(又称“六艺”)。他的弟子把他的谈话记了下来,即《论语》。在这许多书里,孔子发挥了他的哲学、政治、伦理等各方面的思想。这许多书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文学、史学都有很大的贡献。他是中国古代一个大思想家。
     由于他是一个贵族,他是拥护封建制度的。他说“小人”(农民,被剥削者)应该受“君子”(贵族、地主)的统治。他说的话里充满着对“小人”的蔑视。他以为封建社会君臣父子的尊卑秩序必须尊重,被统治者要死心塌地的受统治,否则便是“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国家大事只可使人民服从,不能让人民了解)的愚民政策。他的“仁义”是统治者粉饰吃人罪恶的幌子,他的“礼乐”是巩固封建秩序的工具。
    到了战国时代,大约在孔子一百年之后,出了个孟子。他名叫轲,他的官运并不比孔子好些。孟子是孔子的孙子的学生,接受了孔子的遗教,更发挥了孔家的学说,讲了许多仁义礼智的道理。他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人有两等,“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供养别人),治人者食于人(受别人供养),天下之通义也”。他这些话即把地主阶级不劳而食的寄生生活,把他们对于农民手工业者的剥削,完全当成天经地义的合理现象了。
   孔孟这一派要被剥削者像羊一样的甘心受人宰割的思想,对封建社会统治阶层自然是非常有利的,但春秋时代各封建诸侯自己都想乘机吞并别人,都不把周王放在眼里,
对孔子的尊崇上下秩序的主张自然不愿理会。所以“诸子百家’’当中,儒家在当时不占特别的优势。后来到了汉朝封建统治巩固以后,汉武帝懂得儒家思想对于统治阶层十分有利,便竭力提倡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从此被定为“一尊”。以后的封建君主把儒家捧得更高,修孔子庙,每年皇帝亲自祭祀,实行科举制,以“五经”“四书”等为考试的内容,称他为“万世师表”。这些都只为了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以巩固其封建统治。孔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之久之大,除了因为他们在学术上的成就以外,历朝封建统治者的提倡与推崇是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所以,孔子终于成了封建社会思想界里的“至圣先师”,孟子也成了“亚圣”。
  儒家思想是反封建斗争的障碍之一,但它已随着中国封建经济基础而一同没落。我们对儒家的东西不是一概抹煞,而要把其中好的部分当作文化遗产加以研究和批判地接受。例如儒家某些改善民生的改良主张,在一定条件下说,显然比以严刑峻法压迫人民的主张好些;儒家重视气节,也是值得发扬的地方。接受与发扬好的部分,丢弃坏的部分,是对于我们民族一切遗产应该有的态度,并不止对儒家思想如此而已。
 
                                                          摘自《中国史话》
                                                             2009-09-10
 
 
                                                        黄 帝
  传说在四千多年以前神农氏统治着的时候,有个蛮族首领叫蚩(chi)尤的,兽身人言,吃砂石,头上有角,他把牛首人身的炎帝驱逐到了涿鹿,炎帝便请黄帝轩辕氏来帮助,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大战一场,蚩尤造了大雾来使黄帝的兵士迷失方向,黄帝却造了“指南车”来辨别方向,结果把蚩尤捉到杀死了,诸侯们公推黄帝做了“天子”。
   传说黄帝做了天子以后,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棺椁(gu?),改进音乐,划定行政区域,命令臣子仓颉(jié)制造文字,他的后妃西陵氏嫘(Léi)祖教人民养蚕。他做了百年的天子,天下大治,人民安乐,凤凰麒麟都来凑热闹了。他死后葬在陕西中部县(现在那里还有“黄帝陵”的古迹)。
    这些传说自然不全真实,但中国的历史可以被承认从黄帝开始。氏族社会里许多氏族联合成为部落,由氏族的成员民主地选举酋长来解决纠纷和管理祭祀,选举指挥战争的军务酋长。酋长和大家一样参加劳动,和大家是平等的。传说中的神农氏、黄帝可能是有名的酋长,而当时黄河流域有许多民族在活动,在中原地区的周围,东部有夷族,南部有蛮、苗、黎等族,西部有羌族,北部有狄族。黄帝是华族的祖先(即汉族的祖先,华族是周朝的称呼,汉代以后才称汉族),他的征服蚩尤,是汉族祖先和外族的斗争,他终于胜利地为汉族争得了黄河流域生存的地盘,所以直到今天,中国人称自己为“黄帝子孙”。
黄帝时代劳动工具有了许多进步,如衣裳、弓箭的发明等,后来人便把许多发明,不管是否合理,都归功到他的身上。“指南车”是否即是后世指南针原理的运用呢?大概还不是的,它的构造今天是无法考究的了。至于其他各种传说的可靠性,同样也是不大的。
 
                                                  摘自《中国史话》
                                                   2009-09-10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