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集体备课思路案例
阅读次数:[]次
 
在备《创业的“学问” 》一课中探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学问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组集体备课思路
 
肖德成
 
:在《历史与社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一线老师的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活动究竟应该怎样操作才更富有成效,似乎有一定的套路。本文基于我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备课组老师近年来的成熟做法,通过例解《创业的“学问”》的备课思路与过程,认为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实际操作上,应有明确的侧重点,应该实行新的“三备三解”策略,归纳起来就是:备课标,重在解构;备教材,重在解读;备学生,重在解情。
 
关键词:解构;解读;解情    
 
一、备课标:重在解构
 
1)对课标的共同认识
 
1、课标是教师组织课程资源、考官设置应试命题的准绳和依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是组织备课的过程中所必须明确并坚持的方向和旗帜。
 
2、课标内容的具体条文很概括甚至很抽象,要把一个问题弄清楚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我们的思路是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重新解构课标。
 
2)如何解构课标
 
1、研读本课的课标内容:
 
①模拟简单的投资活动,感受投资虽可以增加财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
 
②采用模拟的方式,体会从事某种经营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2、对课标内容先分解,再建构,但中间必须架起理解的桥梁
 
A、分解的模式
课标内容
中心话题
主要内容的中心词
学法建议
教法建议
投资活动
风 险
感 受
模拟活动
经营活动
因 素
体 会
模 拟
 
B、分解课标后引出很多问题:
 
①有哪些投资活动?(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投资活动的类别太多了:楼市类;股市类;教育类;保险类;基金类;黄金首饰类……)
 
②所谓的风险是什么?(导致钱没生钱,反而赔本的因素就是风险)
 
③选取哪些作模拟活动的案例?(身边熟悉的?有轰动效应的?自己编造的?书本既有的?)
 
④活动怎么模拟?
 
⑤让学生怎么感受?
 
⑥有哪些经营活动案例?
 
⑦进行这些经营活动需要考虑什么因素?(这些因素到底有哪些?)
 
⑧可选取哪些作模拟的案例?
 
⑨怎么让学生体会?
 
C、怎么认识这些问题?——深入理解,让问题尽量明朗,以便于更好地打开备课思路
 
①这是备课标过程中伴随着思维活动的深入自然而然思考到的问题;
 
②这些问题很多是社会知识,可深可浅,可小可大,有些甚至自己还不是很清楚,确实让我们觉得课标有些不好把握;
 
③出现这种问题是正常的,历史与社会科目中关于七下的内容本身就来源于生活,自然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合适的课程资源。
 
D、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初步建构,让内容尽量详细,以便于更好地选择课程资源
 
例如①:模拟(诸如投资股票、房产、基金、农林牧副渔及工商企业的创业等)简单的投资活动,感受投资虽可以增加财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投资无法收回、血本无归、产品大量积压、资金链断裂、合伙人携款潜逃等)。
 
例如②: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设置法及游戏等)模拟的方式(其他方式如:现身说法、市场经营活动的典型案例、父母的事例等),体会从事某种经营活动(譬如开店卖衣帽鞋子、开店卖报刊杂志电话卡、当菜农卖菜、当猪倌办养猪场、当企业家开办并经营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市场、价格、原料、技术、人才、资源、运输、天灾人祸、机会、信用等)。
 
3)理论问题:为什么我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都用到了“尽量”一词?因为那些内容你都可以无限制地加,只要合适!没有最多,只有更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课标的精神!说明教师是课标的天,只有更高,到不了顶,因为天外有天!
 
二.备教材,重在解读
 
1)对教材的共同认识
 
1、建材是编者对课标内容进行详细解构后的产物,提供的是一种解读课标
的视角和借鉴。
 
2、教材是贯彻课标精神的重要载体,它最大限度地承载了课标三维目标中所赋予的任务。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所共同拥有的唯一现成的课程资源,在学生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困难出现了:
 
① 既然教材只是提供了解读课标的视角和借鉴,那就还有其他的解读方式(我们在备课标的过程中已经尝试过了)。但哪一种更好?是否各有利弊?
 
② 倘若教材有弊,既然它最大限度地承载了课标三维目标中所赋予的任务,而且又在学生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该怎么办?
我们的意见是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认为还不能满足课标要求、不能体现课标精神、特别是不能最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实效的地方和做法,该添则添、该补则补、该改则改!但前提依然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主导地位!
 
注意:这里“该添则添、该补则补、该改则改”的前提是“已经初步解构了课标”!基础是“已经深入解读了教材”!前提我们在备课标的过程中已经做了,问题是你如何对待这个基础!我们走过的弯路是最初没重视这个基础,结果遇到很多困惑,以至于怀疑、迷茫乃至手足无措!
 
2)解读教材后的困惑:
 
A、对照课标时所带来的困惑:
 
①课标中的中心话题是投资活动、经营活动,这里的大标题是《创业的“学问”》,投资活动、经营活动是不是就是创业?
 
②课标提出“感受投资虽可以增加财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课文中有很多成功投资增加财富的例子:像郑平爸爸的例子、郑平叔叔的例子、秦琳老家“驴的”司机的例子、杜邦公司的例子;然怎样让学生感受“又具有一定的风险”?究竟是什么风险?不清楚啊。是不是课标只要求学生知道投资“可以增加财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即可?
 
③爸爸成功创业的秘密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别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叔叔把握机会的启示是:“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加上“信用是金”,等等这些的确是创业的学问,但总觉得没有解决好课标的要求:“体会从事某种经营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你们有没有同感?
 
B、阅读教材的细节内容后产生的疑问:
 
①这种“用钱生钱的方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投资”,那开咨询公司,用智慧生钱呢?拿技术入股生钱呢?拿品牌入股生钱呢?等等
 
②“创业投资可以增加收入,但也有很大风险”到底是在讲投资还是在讲创业,还是两者本来就能混为一谈?
 
③“无论选择什么投资方式,‘投资’从不等于‘投机’”什么是投资方式?是不是说前面的例子讲的就是投资方式?冒出一个投机的概念,什么叫投机?
 
④“在投资和经营活动中……”终于冒出来了课标中的“投资”和“经营活动”两个词,但问题没讲清楚!一笔带过,遗憾!
 
⑤海尔集团的掌门人张瑞敏挥锤“砸冰箱”之举来证明信用是金的观点,并得出结论:“从此,这家企业迈上了靠信用闯天下的成功之路。”太牵强附会。
 
C、课文内容设计上的缺憾:
就算通篇的内容在探讨创业的“学问”,除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别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加上“信用是金”这些就没别的?人的东西呢?
 
凡是成功创业的人,有哪一个不是历经了艰难困苦?哪一个没有自己的一段辛酸史?哪一个背后又没有解决困难、摆脱危机的宝贵经验?如此一来,创业过程中克服艰难困苦的“学问”在哪里?创业不可能没有风险,风险来了怎么办?
 
这就是我们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这么多问题,郁闷啊!
 
但往往最困惑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产生真知灼见的时候!
 
教材没有错,只是没有把观点讲得很透彻,没有把内容讲得很清楚,没有把关系理的很顺当,使得我们对教材的解读出现了问题。这话一出来,估计有的老师就嘀咕了:你真是让人受不了,七搞八弄地把教材的错转到老师的头上来了!注意:教材不会有错误,只会有问题!
 
3)解决困惑的方法:
 
怎么解决教材的问题?我们的方法是:在正确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用添、补、改的方式,把观点讲透彻,把内容讲清楚,把关系理顺当!
 
1、理清几个重要观点:
 
①投资:将钱或者其他可以转化为资本的东西投入到某个领域用以生钱的行为
 
②投资有很多类别,创办企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
 
③投资和经营有区别,投资重在“用钱”,经营重在“生钱”,但更有经济行为的共同点
 
④创业的“学问”从内容的方面上讲,就是投资的“学问”加上经营的“学问”
 
⑤投机:违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进行损人利己的钻营活动以达到生钱目的的经济行为
 
2、根据初步解构的课标内容,站在贯彻课标精神的高度,解读创业的“学问”,换种文字表达方式,将它们统一到课标的内涵上来。(具体内容见附表:最终的教案构建)
 
三.备学生:重在解情
 
1)对学生的基本认识:
1、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预设的教育行为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才会变成最轻松的教育行为,才可以起到预想中的最好教育效果。
2、课标和教材都是单一的无生命的不变的,只有学生是千差万别有思想不断变化的。换言之,在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精心准备活动中,除了备课标、备教材之外,还有备学生这一极为重要的一环。
 
2)备学生,重在解情。解什么“情”:
1、学生的学情。
包括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社会生活的大致经历、整体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对不同的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个人,学情是不一样的。根据学生生活的实情选取社会生活场景(要求: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选取可供分析的案例)
 
2、学生的感情。
包括对生活的激情、对新鲜事的热情、对精彩故事的喜爱之情……这个年龄段学生,不再有小学生的那种特别的单纯,他们的感情个个变得丰富起来。(要求:根据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及情感体验选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不能不解风情,实际上,每个老师都多多少少会关注到这些。但是不是自觉意识上的习惯?记得高继红老师讲她研究还珠格格,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学生风情的例子)
 
3、教师的风情。
包括丰富的表情、教学风格上的不同类型:或激情满怀、或和气婉转、或柔和细腻、或循循善诱……我认为这都是教师的风情。从这些角度讲,我们需要做风情万种的老师,而不是一马平川不见山峦;不是一潭死水不起波澜!
 
备课思想摘录
 
1、教师备课,活动在课标和课本的天地之间。可以立地,但顶不了天,因为天外有天。
 
2、备课标,不是重在解读,而是重在解构。先分解,再建构,中间始终贯穿着理解。
 
3、教材不是教案。备教材,重在解读。领略编者落实课标的奥妙,发现并改进教材的不足。
 
4、备学生,重在解情。学情、感情和风情;了解、理解和善解!目的在于因才(人才)施教,而非因材(教材)施教!
相关资料下载:集体备课思路案例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