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探微
阅读次数:[]次
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探微
徐 璇
(武汉市东湖中学)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情境化的多方面特征。总结大单元设计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不足,探究真实情境的内涵,寻找创设真实情境的方法,对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核心素养;真实情境;创设方法
一 、新课标和教材对情境化教学的解读
“情境”一词在新课标中共出现了34次,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是当下语文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核心关键词。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阐释了情境的含义:“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1]]
新课标主要强调了情境的三个特征:一、真实性。“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2]]二、综合性。“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3]]三、多元性。“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的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4]]
部编版教材正是符合了新课标的新要求,体现了情境化教学的思想。例如每单元的“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一般都是从文本内容出发,探讨作品的人文价值,涉及文本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甚至是社会生活情境;第二个任务一般从文本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作品的形式特征出发,涉及文本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第三个任务大多与写作相关,主要涉及个人体验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
可以认为,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在情境化任务解决的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滋养和提升。
二 、情境化教学实践的误区
在我省启用部编版教材的这一年中,我们教师做了很多积极的教学尝试。以大单元设计学习情境任务方面有很多突破,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例如:
1. 新课程强调单元设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据单元设计方案来组织教学不太现实,需要根据校情、学情重新整合,编辑单元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也缺乏专业的指导。预设的教学情境过于宏大,体现了学术性和前瞻性,但超出了学生的认知体验,让学生感到完成学习任务难度很大,缺乏兴趣和信心。有的学习活动偏于专题探究和学术性研究,综合性太强,甚至是跨学科的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与难度。
2 .游离文本,缺乏精读。有些任务群驱动的情境化教学喜欢设置大任务,大问题,重视单元阅读、专题阅读、全文阅读,呈现出的主题很空泛,要求学生在教材以外广泛阅读、浅表研究,却较少研读教材文本,脱离阅读语境,弱化了对语言材料的咂摸,容易偏废语言的梳理与建构。教学课时分配上过于重视情境学习任务群,冲击了单篇的课文阅读,而缺乏精读支撑的空泛的阅读是无法完备和深入的。
 
三 、真实情境的内涵和价值
新课标多处强调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5]]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即引发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讨论。王宁提出:“有两个误解必须纠正,一个是认为真实情境是要布置一个与主题或课文相关的外部环境……;另一个是认为真实情境是老师想出来给学生被动接受的,这就违背了自主学习的精神,其实真实情境贯穿每一个学习环节。”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从1978年开始探索情境教学的理论,她认为情境的本质是“人为优化的学习环境”。[[6]]我们认同“语文教学是在语言运用情境中的教学,同样有真实的情境,也有虚拟的情境。”虚拟情境就是根据教学需要人为加工创设的典型情境,也就是“艺术的真实”。[[7]]
实际情境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如果只作为课堂学习的导入,或仅仅是课堂练笔的背景,如果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参与,情境独立于教师之外,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教与学的分离。要创建真实情境,需要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实践共同体”,“一个实践共同体,包括了一系列个体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实践和信念,以及对长时间追求共同利益的理解。”[[8]]只有当教师和学生都沉浸在创设的情境中,共同思考,相互启发,才能真正产生情境教育,才是真正的情境教学。
面对现代高中生对语文课程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我们认为,情境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如果情境设置得当,学生不再是为教师学习、为考试学习,而是根据情境的需要,尤其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来实施具体的课程内容学习。这样的学习,把生活需要与课程学习的需要紧密结合,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实现了“生活语文化”和“语文生活化。”
四、真实情境的设置方法
真实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教学艺术。课堂情境教学的关键是围绕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教师在设置情境时不仅要联系教材,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找到二者的一个巧妙的连接点,从而切入教学内容。具体的操作方法例如:
 
(一) 重视真实情感的体验和激发
在情境教学中,如果只注重知识教学而忽视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是低效和片面的。语文情境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点,语文学科特有的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象、真实动人的情感、博大的意境和耐人寻味的哲理都应该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执教《牡丹的拒绝》一文,作者对一场未逢的花事做了深刻的体味、解读,感情细腻、充沛,但学生对这类哲理散文心理上是有隔离的,难以感同身受,甚至会觉得做作。所以在学生的理解卡在瓶颈的时候,我展示了一首自己写作的同题诗歌《牡丹的拒绝》,配以动情的朗诵,将课文的文字再度凝练,情感再度强化凸显。学生的情感被点燃,顺利进入到浓郁深沉的情境之中,读透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主题。通过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情境,打破当代学生与教材之间的“隔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共情能力。
 
(二)设置复杂、多样、动态的情境 
情境化教学的作用就是整合学生经验和学科逻辑,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这需要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创设有复杂需求的情境,创设有意义的、多样化的真实情境,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知识进行重新调整,重建知识产生的情境。创设情境是要站在课程的视角去理解情境,从零敲碎打的提问走向整体的、综合化的学习任务设计,实现知识的育人价值。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同时,促进新思维结构的诞生。
例如必修下册戏剧单元中的一课,我们设计了“编剧请就位”的整体情境。先让各位小编剧独立阅读三篇剧作,然后谈谈对戏剧语言的理解。第2步琢磨《雷雨》新旧版教材中几处变动,请编剧们组成数个创作小组,讨论如果重排此剧,本组会选择哪个版本,理由是什么。第3步提供场记范文,请编剧们模仿范文,合作写“台本”,揣摩人物语言的表现力。体会探究表演时语气语调、节奏停连方面的处理,以及潜台词的深意。第4步,因为剧作家们在创作中,有时也会去模仿表演,所以请小编剧们尝试表演话剧片段或者配音。在这样一个整体情境中,通过四个小情境的互动,学生们体会了戏剧语言与小说语言的差异,品味咂摸了语言细节的表现力,把握了戏剧语言个性化、动作性和潜台词。将整个课堂时间统一在一个结构完整的教学情境中,突出过程化、探索性、结构化和任务性,浑然天成、有始有终。
(三) 按需设计、据境创造,贴合学生经历和思维力
国外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既成的事实或规则,而是协调行为、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在情境中动态建构的,特别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参与性,并指出学习即是对某种文化的适应。所以当我们把知识看成是情境性的,是不断被反驳和证伪的相对真理时,我们的教学必将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批判意识和探究精神。
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以把情境任务设置为:假如你是林黛玉,请根据第一次到贾府的所见所闻所感,发表一条朋友圈。要求符合黛玉的身份、气质、性格。假如你是贾府中的一员,看到了这条朋友圈,请以这个人物的口吻留言。这个情境任务涉及到流行的新媒介,体现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契合了高中生希望表达自我、关联他人的交际心理,又能够建构适度陌生的情境,同时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跟思维力,让学生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真实有效动手动脑,从而获得真知。
结语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的,情境化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来源。情境化教学努力让学生跨越知行分离的障碍,寻求知行合一,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思维力。教师在情境化教学的滚滚热潮之下,应当理性冷静、守正创新、科学运用,力争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语文学科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2][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6]王灿明.情境教育四十年的回顾与前瞻[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2):132-140.
[7]徐林祥,郑钧.语文教学情境辨正[J].语文学习,2020(5).4-7
[8]龚梅.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综述[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42-43


 
 
 
 
 
 
 
 
相关资料下载: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探微  双击下载